農業與人類永續
中央研究院植物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馮騰永,從「農業與人類永續」指出,因應聯合國「京都議定書」的二氧化碳減量標準,綠色產業儼然是廿一世紀的產業新星,潛藏著利用太陽照射原理產生的能量而發展出太陽能電池,以及透過農業生物技術創造出「生質能源」,兩者是綠色產業的誘因,也是共同推動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科技、產業議題。
「但是,農業生產生質能源的土地面積,以台灣為例,就算是開發到玉山頂,光是供應台灣,都還是不夠,」馮騰永指出,低碳生質能源需要的土地面積廣大,因此國際資金已經在開發中、未開發國家,用資本進行「圈地」;但是,這樣大規模用企業資本劃地自限的結果,不久將來,會引發新一波移民的「生產圈地運動」,然後擴展成為在地人與外來者,為了資源爭奪所形成的「生命圈地運動」。
因此,他認為,迎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契機,科技一定要跨領域的整合,成為Life Science,猶如經濟、環保兩端的法碼平衡,才能為人類創造福祉;以生質能源論,植物的基因研究,就有助於在有限土地面積加速植物的生長產能,成為了另一商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這是一個交流"天然農業"的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