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

農場蛻變: 讓農場變莊園芻議

    農業原本是任何社會永續發展的根本,農耕場域稱為農場,卻對年輕世代毫無吸引力。
    隨著時代走進工商業化,造成人口都市化、農村人口外移、農民老化、以及小農生計困難...等諸多沉疴! 長期以來,各地的社會賢達與有志之士,紛紛提出解決方案試著,卻未見情勢好轉。

    退休後經過十年小農生活的我,耕讀之餘常和有識之士談論天下事,心得整理如下:

一、農村資源的活化: 台灣政府與民間努力推動【鄉村再造】,十餘年來效果有限。其癥結在於鄉村經濟受控於都市經濟之綑綁。因此,改善之道如下:
  1. 建立鄉村循環經濟: 推動產業活動的四化 (在地化、小化、分散化、多樣化)。
  2. 重新定義社區: 鄰舍關係鄉村化 (恢復分享互助傳統),提升生命共同體的意識。
  3. 加強資源盤點: 天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資訊公開,且設計出資源永續利用之道。
  4. 啟動公民意識: 透過共耕系統,讓民主與公民素養從學校/家庭教育著手。
  5. 激發願景藍圖: 整合個人願景形成的社區藍圖,讓居民的時間與空間最大化。 
二、農業角色的升級
  1. 農地: 因應在地需求,生產多樣的、健康的生機食材。
  2. 農民: 屬專業化跨領域人才,能有效利用資源、提高農家收益。
  3. 農產: 具有在地化與文創化,讓健康活潑的餐飲與民俗活動有深厚根基。
  4. 農村: 生態與建築的多樣化,維持人與萬物共生的和諧與豐富。讓農村成為人們身心靈健康恢復的最佳去處 (假日旅遊、享受慢活) 。
三、循環經濟系統的實踐
  1. 金融系統: 以去中心化的區塊鍊科技,讓農民團體在財務管理上有參與權。
  2. 零廢棄物: 以在地化方式,讓農村之農業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轉化成能資源。
  3. 健康照護: 以治療醫學 (都市型醫學中心)配搭預防醫學(美麗莊園的食療+園藝治療),降低全民保健的財務負擔、增進農村就業機會。
四、農場轉型成莊園: 根據上述理念,將始平福音生態農場 (SP2E) 更名為那地健康恢復莊園 (NADI_HRG, HEALTH RESTORATION GARDEN 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