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

台灣產業競爭力_農業


台灣新農業戰略思考:台灣新農業生態系的建構:農業矽谷AgriTechBase
每年無法避免的颱風和病蟲害,給台灣帶來近數百億的農業損失。即使如此,農民還是不畏艱難地為台灣繼續產出優良的農作物。 農業成就是台灣精神的代表
為生物經濟時代下的農業提供新名詞 = 三生產業、生態農業、永續產業、生物經濟產業 = 「生計生活生態」並重的農業=兼具『生態、高科技、文創』三種產業於一身的產業
一、當前挑戰 : 產業競爭力亮起紅燈
甲、 __產業景氣低迷,造成高學歷之失業率攀升。消費性產業(旅遊、服務和文創產業)的興起,亟需足夠的生產力支撐。原本作為我國產業發展根基的農業,連續三十年的邊緣化,早已成了夕陽產業。近年來,政府希望挽回,卻也因為農業人才嚴重斷層,有回天乏術之嘆。
乙、 __中國的快速崛起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,造成強大的競爭壓力。台灣鄰近國家經濟又快速起飛,使台灣原本擁有的中小企業優勢快速失去。
二、產業選項 :
甲、整體訴求 : 不再一味追求財富(外匯) 的累積,要的是生活品質的提高。
乙、產業要件 : 產業活動能讓台灣的「國民生產力、生活素質與生態環境」三者能平衡發展。也就是能達成【環境優美、安和樂利、均富】的幸福景象。因此,產業發展必需:
1.    能兼顧三生【生產、生活、生態】的平衡發展。
2.    能確保居住環境的可持續性。
3.    能容納大量的就業人口,且能同時吸收不同專業和不同教育程度的就業人才。
丙、最佳選項 : 發展精緻小農為基礎的智慧型農業。由智慧農民組成的農業大軍,配合高科技人才的投入,從事合乎生態永續的精準農業,帶動活潑的文創產業和樂活型的觀光產業。
三、新農業的定義:不強調GDP,融合三大產業【生態+高科技+文創】。透過【可持續科技】的投入、鼓勵【小農】從事精緻化、多樣化和生態永續化的耕作系統,使農業環境成為樂活的天地。Developing systematic, small smart farming (3SF) to replace Industrial Farming (IF).
四、戰略考量:談台灣未來的產業競爭力,農業是唯一的選項!
甲、目標: 台灣是個均富的社會、是亞洲農業的龍頭(典範),帶動新農業的生產與市場機制。
乙、手段: 建造雙翼平台(1) 台灣農業雲端網路聯盟的運籌中心 (2) 連結研發與智農的實證農場
丙、關鍵:將農業發展的主導性和關注點由下(農民)而上(研發);創造主動、積極而活潑的生態多樣性環境,吸引年輕一代的眼光朝向農業。
丁、引擎: 籌組民間跨領域的【農業共融聯盟】,推動台灣新農時程。 我們的良機只剩三、五年! 2017~2020 是我們的契機和里程碑。
五、戰術:快速建造雙翼平台
甲、農業產銷運籌中心(雲端科技):【台灣農業網路聯盟TAIC】,推動智慧精準的小農系統。
乙、實證農場 (DEMO FarmAgriTechBase : 人才、技術與交流的團隊養成平台。
六、推動台灣新農業,【全民參與,是我們的期望!】。